浙江工业大学物理学院
 所在位置:首页 > 博学堂讲座
博学堂讲座
球状闪电的理论研究 (第406讲)
浏览量:1351    发布时间:2019-02-27 13:30:53

报告题目:球状闪电的理论研究

报告人:武慧春教授

报告时间:下午2点

报告地点:理A110



 讲座时间:3月1号下午2点,地点:理A110,主讲人:武慧春教授

简历: 200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 2006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获全国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 2006-2012期间分别在德国马普所和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做洪堡学者和博士后. 2012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2013年在浙江大学物理系任教授. 武教授长期从事强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的理论研究, 在Nat. Photon., Phys. Rev. Lett., Geophys. Res. Lett. 等杂志发表文章. 球闪工作入选知社的“2016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和“浙江大学2016年度十大学术进展”. 武教授之前还提出了首个产生半周期X射线的理论方案; 提出了产生相对论电子飞镜的方案; 发展了相干汤姆逊散射的系统理论; 提出和解释了一些激光等离子体系统中的太赫兹辐射机制; 提出了等离子体光栅控制强光的完整理论.

讲座题目:球状闪电的理论研究

讲座摘要:球状闪电是一个国际公认的未解物理难题, 人们普遍认为其是一团等离子体. 球闪最早记录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和沈括的《梦溪笔谈》; 数百年来, 曾得到马森布罗克, 阿拉戈, 法拉第, 洛奇, 特斯拉, 玻尔, 卡皮查, 韦斯科夫, 金兹堡等科学巨擘的关注和研究. 人们提出了近百种理论, 但没有一个能成功解释其主要特征. 我们将介绍球状闪电的研究历史, 微波空泡理论及其推论验证.

基于近期发现的闪电高能现象, 微波空泡理论认为: 闪电产生了一个高能电子团; 电子团打击地面产生高功率微波; 该微波电离空气, 辐射压排空等离子体, 形成一个等离子体空泡. 该理论高度自洽, 得到数值模拟验证, 并能解释大多数球闪特征. 该工作得到国际闪电领域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被美国科学杂志《鹦鹉螺》撰文报道及多国媒体报道.

球闪微波理论的一个自然推论是人们可能已探测到与球闪同源的无线电波. 惊人的是, 我们找到了该无线电波, 并用球闪触发机制解释了其绝大多数卫星观测数据. 这为新球闪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实际依据.

新球闪理论的成功之处体现在: ①有闪电高能观测的实验基础; ②描述球闪形成的第一个自洽的定量理论且有模拟支持; ③解释了球闪的大多数特征; ④其推论得到验证; ⑤得到国际同行的愈多认同. 上述几点是其他理论远远做不到的. 另外,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理论, 若干实验项目已经全面启动.

博学堂讲座
球状闪电的理论研究 (第406讲)
浏览量:1351    发布时间:2019-02-27 13:30:53

报告题目:球状闪电的理论研究

报告人:武慧春教授

报告时间:下午2点

报告地点:理A110



 讲座时间:3月1号下午2点,地点:理A110,主讲人:武慧春教授

简历: 200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 2006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获全国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 2006-2012期间分别在德国马普所和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做洪堡学者和博士后. 2012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2013年在浙江大学物理系任教授. 武教授长期从事强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的理论研究, 在Nat. Photon., Phys. Rev. Lett., Geophys. Res. Lett. 等杂志发表文章. 球闪工作入选知社的“2016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和“浙江大学2016年度十大学术进展”. 武教授之前还提出了首个产生半周期X射线的理论方案; 提出了产生相对论电子飞镜的方案; 发展了相干汤姆逊散射的系统理论; 提出和解释了一些激光等离子体系统中的太赫兹辐射机制; 提出了等离子体光栅控制强光的完整理论.

讲座题目:球状闪电的理论研究

讲座摘要:球状闪电是一个国际公认的未解物理难题, 人们普遍认为其是一团等离子体. 球闪最早记录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和沈括的《梦溪笔谈》; 数百年来, 曾得到马森布罗克, 阿拉戈, 法拉第, 洛奇, 特斯拉, 玻尔, 卡皮查, 韦斯科夫, 金兹堡等科学巨擘的关注和研究. 人们提出了近百种理论, 但没有一个能成功解释其主要特征. 我们将介绍球状闪电的研究历史, 微波空泡理论及其推论验证.

基于近期发现的闪电高能现象, 微波空泡理论认为: 闪电产生了一个高能电子团; 电子团打击地面产生高功率微波; 该微波电离空气, 辐射压排空等离子体, 形成一个等离子体空泡. 该理论高度自洽, 得到数值模拟验证, 并能解释大多数球闪特征. 该工作得到国际闪电领域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被美国科学杂志《鹦鹉螺》撰文报道及多国媒体报道.

球闪微波理论的一个自然推论是人们可能已探测到与球闪同源的无线电波. 惊人的是, 我们找到了该无线电波, 并用球闪触发机制解释了其绝大多数卫星观测数据. 这为新球闪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实际依据.

新球闪理论的成功之处体现在: ①有闪电高能观测的实验基础; ②描述球闪形成的第一个自洽的定量理论且有模拟支持; ③解释了球闪的大多数特征; ④其推论得到验证; ⑤得到国际同行的愈多认同. 上述几点是其他理论远远做不到的. 另外,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理论, 若干实验项目已经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