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稀疏信息处理的非凸lp模型理论与算法
报告人:彭济根教授
报告时间: 15:30-16:20
报告地点:理 A 110
题目:稀疏信息处理的非凸lp模型理论与算法
报告人:彭济根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时间:5月25日 15:30-16:20
地点:理 A 110
摘要:兴起于压缩感知的稀疏信息处理已成为信息处理中的主流研究方向,而且从方法论上看稀疏也已成为众多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中的一种新的思维理念。那么,何为稀疏,何为压缩感知,何为稀疏信息处理,其核心问题是什么,其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本质建构其模型理论,如何设计其模型的高效求解算法等,诸此问题形成了了解并理解稀疏信息处理理论体系的链式导向。在本报告中,报告人将以这些问题为论点,以通俗易懂与图文并茂的方式,循序引导听众进入稀疏信息处理,一窥其全貌。同时,报告人还将介绍其关于稀疏模型的等价性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报告人简介:
彭济根,男,1967年5月生。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入职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998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分别于1998年和2002 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主要在非线性泛函分析、稀疏信息处理、小目标运动检测,深地探测的反常扩散理论与方法等领域从事数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研究,聚焦于运用和发展深刻的数学理论与方法,解决信息处理与深地探测中的核心基础问题。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20余篇;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基金项目15项,欧盟玛丽.居里行动计划项目4项。研究成果被SCI论文引用近1200篇次,单篇最高引用111篇次,10余篇论文名列所在杂志年度下载量Top10,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四获奖人)。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中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4年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数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数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数学会理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