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
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专业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为保障我校2025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高质量实施,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与育人实效,学校决定全面启动2025级课程教学大纲的修(制)订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修(制)订范围
2025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开设的所有课程(含通识选修课程)。
二、修(制)订原则
1.坚持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专业特色,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和典型案例,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中巧妙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成果导向。教学大纲的制订应遵循OBE理念,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反向设计课程目标与教学活动,形成“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教学环节-考核评价”的闭环体系,确保课程教学对毕业要求形成有效支撑,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3.坚持数字赋能。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趋势,积极将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鼓励在教学内容中引入AI相关知识及应用案例,在教学方法上探索运用智能教学平台、AI助教、个性化学习推荐、智能评测反馈等数字化工具与手段,推动教学内容改革与模式创新,赋能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4.坚持科产教融合。强化科教融汇,将教师科研前沿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开设项目式、探究式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科研素养。深化产教融合,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大纲修订,将真实产业案例、技术标准、行业需求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与前瞻性,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适应产业发展的能力。
三、修(制)订要求
1.课程教学大纲修(制)订工作由开课学院(部)负责组织实施。各开课学院要成立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组织学院教学大纲的修(制)订工作。每门课程教学大纲修(制)订均应以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位,经过充分调研、集体讨论、仔细斟酌后完成。在教学大纲初稿完成后,由学院组织同行专家进行审议,并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
2.各专业应以《2025级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关系表》和《2025级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关系图》为依据,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确保专业必修课程能对毕业要求进行强支撑。在制订2025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时,已要求提交上述两份材料,本次修订教学大纲过程中可对其进一步优化并重新提交。其中,工科专业应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24版)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附件4),制定相应的《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关系表》和《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关系图》。
3.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名称、课程编码、学时、学分、考核方式等信息应与2025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一致(通识选修课程名称应与批准开设的课程名称一致)。课程名称相同,但学时、学分、考核方式等课程信息有差异,按不同课程分别撰写课程教学大纲。
4.教学大纲要求文字严谨,术语准确、规范,避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术语或定义;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格式规范,要求明确、重点突出、指导性和操作性强。大纲具体格式可参照附件模板;学院可按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扩展相应内容。
5.严格课程教材和参考资料的选用。落实《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材管理办法》(浙工大教【2021】16号)文件要求,优先选用“马工程教材”和近三年来国家出版的优秀教材、规划教材;坚持教材“凡编必审”和“凡选必审”。
6.学院审定通过的课程教学大纲须报教务处备案(电子稿)。
四、时间安排
1. 2025年12月1日前,各部门完成教学大纲修(制)订,经各基层教学组织审定后,电子稿发邮箱fanglei@zjut.edu.cn 。学院应组织同行专家对教学大纲进行审议,并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
2.2025年12月15日前,学院将修(制)订完成的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电子稿(按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分类)发到教务处教学科邮箱(邮箱:jxk@zjut.edu.cn)。
请各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文件精神,精心组织、认真研讨,按时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的修(制)订工作。
附件:
1.
1. (非通识类课程模版)课程编码-课程名-学院- 2025级本科课程教学大纲.docx
 2.   
2. (通识类课程模版)课程编码-课程名-学院-2025级本科课程教学大纲.docx
 3.
附件2:部分必修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教学目标建议.xlsx
 4.
附件3:七类通识选修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教学目标建议.docx
7.
2025级各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关系表和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关系图.zip
教务处
2025年10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