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旦旦,2009届光信息工程与技术专业校友,在校期间曾任理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会部长、班级团支书、数模协会会长助理等职,获得校一等奖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省级优秀毕业生等各类荣誉,在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环杯”经济论文大赛、未来公务员企划暨公务员模拟招聘竞赛、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PK赛等竞赛中获奖。本科毕业后前往佛罗里达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读研深造,获得电气工程学硕士学位和管理学硕士学位,2012年进入微软工作,任高级技术支持工程师,现任高级产品经理,主要负责微软Azure智能云平台的工作。
一、走进微软
2011年,大概是硕士毕业前半年,张旦旦收到了七个公司的offer,其中就有微软。当时选择微软是觉得喜欢对方提供的工作内容:利用知识技术解决客户难题。一听能学习技术同时每天和各种客户打交道,她就非常感兴趣。然而,事实还是离想象的相差甚远。客户都非常专业,要帮解决问题就需要理解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她经常需要一个人面对对方公司一个组的人不停地提问各种问题或者质疑。这对刚毕业、没有行业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压力很大。幸好同事大都是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老专家,微软的文化很棒,大家互相帮忙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渐渐地她调整了心态,沉下心学习,很快在第一年客户好评达到组里的前三,甚至超过大部分很有资历的老工程师,拿到了最顶级的考核评级。
第二年起公司开始有azure云上数据库的服务,她因为第一年的成绩优异也就被调到支持这项新服务。随着客户量越来越大,团队也越来越大,她也开始帮忙招聘和培训新员工。之后的几年云上数据库的支线服务上线,她被调动了几次,负责带领了几个新团队的技术指导。
然而,她很快意识到,技术支持工程师的上升空间非常有限。于是她开始寻找下一个更有发展的职位。结合了当时的能力和背景,她选择中途转行去做产品经理,依然在自己熟悉的云数据库相关领域。后来因为原来的城市发展限制,她决定搬家。旦旦说,“即便人到中年,也不能害怕重启自己,一定是不容易的,但要坚信这是值得的。”
二、幸运来自准备
旦旦称自己是幸运的人。但这种幸运,其实跟她对未来的提前谋划很有关系。旦旦说:“刚来美国读研究生的第二个月,恰逢学校的招聘会,我就兴冲冲地去参加了。可当面对招聘官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完全没有任何吸引对方的谈资。于是,接下来的两年,我就开始为这个‘谈资’做准备。其实简历也就是那几个大项。每一项内容都需要我们从入学的那一天起去填充。”
我的第一项准备:学业成绩
旦旦说,学业成绩,在找工作时其实比我们想象得重要。“GPA绝对不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却在竞争压力骤增的今天成为了过滤人才的一个标准。你可以爱游戏、爱社交甚至爱逃课,但你首先要保证你有能力通过短期学习就能获得有竞争力的成绩。为了以后在招聘官面前可以吹嘘自己的学习能力,每次考试我都认真对待。”
“因为讲究方法,第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自认为比较轻松。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学校允许学生同时就读第二个硕士学位,自己看了一直喜欢的管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后,将其列入了学习计划,觉得有把握用两年的时间完成这个一般人至少需要三年时间的项目,想着自己本来就要在这个学校呆两年,不如试试读两个专业,于是就报名了。”当提及这段经历时,旦旦脸上完全看不到一个辛苦学习学生的忧郁眼神,满脸洋溢的只有快乐和阳光。
“好像总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这些简单的决定之后,对你有多大的影响;你也总是不知道很多看似不能完成又没有退路的任务,其实实践起来是多么容易。”
我的第二项准备:工作经验
在美国没有工作经验就等于没有面试机会,这是她从前几届学长学姐那里看到的经验教训。很多人觉得招聘企业要求有几年的工作经验的条件对刚毕业的学生是不公平,但其实这也只能怪自己没有抓住在校期间可以拥有的实习机会。
“我的思路其实很简单,今天的成绩由昨天的努力决定。找工作难,那我就要先有有含金量的实习经历;找大企业的实习经历,那我可以通过相关的实习机会去争取;假如一般的实习经历还是不容易找,那我就先从给人免费打工开始做起。果然是这样,一步步地我在两年时间里先后做了大大小小四五份和IT类相关的实习,兼职的、全职的都有。这些经历在最后找工作的时候一下子给了我比别人多很多的机会。”
“当然,如果你是牛人,直接能找到理想的实习机会那当然是最好;抑或你是学术界达人,专心自己的学术研究也未必需要这样的实习经历。可是如果你都不是,特别是那些想要找和自己所学专业不那么相关的工作的同学,这个思路就可以供大家参考。”
我的第三项准备:给HR招你的理由
旦旦说:“在职位需求描述中我们常常能见到这些词汇:招品学兼优、有创新能力、有领导才能……等这类形容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形容词和你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多问自己有什么经历能证明这些形容词,或者怎样的经历可以证明这样的形容词然后就去做,比如项目经历、社会实践、获奖情况。有很多朋友,都非常优秀,身上一大堆气质、才能,可惜没能从他们的简历里体现出来。就算拉下面子在招聘官面前王婆卖瓜,人家也很难相信,毕竟面试时间那么短,不可能花很长时间去了解你的真实实力。”
“如果说在校期间属于自我填充的输入过程,那么找工作的过程就是输出了”,旦旦这样总结到,“在美国读商学院的时候,除了学习实实在在的那些公式算法之外,被教育最多的就是Social,也就是社交,这是在工程学院从来没有被教育过的。学院常常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提供很多让学生和老师、毕业校友、外面的成功企业家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我觉得这个非常棒,和这些有社会经验的人交流,常常能给我很好的点拨。社交应该是一种生存能力,而不是被扭曲、被误解的交流方式。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社交能力赢得机会,而不用指望靠什么送礼、拼爹得来的相对非公平机会。所以无论你有没有人脉关系可以依赖,只要珍惜所有学校提供的资源、学校的招聘会,积极参加社会上的专业协会论坛、讲座、企业参观,我们每个人完全都有机会认识那些所谓牛人,他们也都会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帮助你的那个人。我在欧洲参加一个创业学培训项目的时候,参观IBM的欧洲研究中心,当时给我们做讲座的老师到现在我都有学术上的联系。再比如,有一次我在面试Bloomberg的时候和一个招聘官聊得不错,结束面试回家后,我出于礼貌给他发了感谢信。虽然在之后一轮面试中,我表现欠佳没有得到那个offer,但第二天,之前的这位招聘官居然给我回邮件说要帮我推荐其他的工作。在这里,我想说:找工作这个输出的过程,你就是需要大方展示你所有的知识储备,与人交流,一定会有赏识你这匹千里马的伯乐出现。”旦旦对我们工大校友很有自信。她很认真地说:“我们工大学生都很棒,在就业岗位上名声也很好。我们自己一定要加油。”
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找工作的方式,而只有自身学术专业素质最强的人,才会保持在最有竞争力的位置上。
最重要的准备:寻找“爱”的方向
选择职业,最难的也是最花时间的就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张旦旦说:“从刚进大学开始一直到后来读研究生到现在就业,我一直在探索。我很羡慕那些在刚进大学的时候就能喜欢自己的专业并以之为将来想要的发展方向,他们要做的就是笔直地走下去。可大多数人都没那么幸运。一些人也许会抱怨所学的专业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一些人可能会犹豫是否要换专业,还有很多人还并不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所读的专业。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会是很长的话题。”她的爱好很多,刚进大学的时候,为了了解自己真正的想做的专业,就参加了很多外学院的社团,后来还参加了不少其他学院的专业比赛,比如经贸学院的三环杯、软件学院的机器人大赛、政管学院的公务员模拟招聘、机械学院的……她说,大学生活是最美的日子,四年的友情、爱情、师生情是她一生都难忘的回忆。
她说:“寻找方向,不仅仅是寻找职业目标,也要寻找正确的道路。比如我曾经很喜欢心理学,在计划考研究生专业的时候就考虑申请心理学。于是我就把研究生的书籍借来看,也认识了很多读心理学专业的朋友咨询了他们很多的问题。后来才发现高校里所学习的心理学和我之前所想从事的‘心理学’工作很不一样,所以通过考研也许并不能实现我当初那个从事心理学的理想,这也是我最终放弃申请心理学研究生的原因之一。再比如某一些职业类型,可能考得相关专业证书甚至会比一个学位更有含金量,而某一些职业会更看重社会就业经验,所以要找到正确的道路。”
“最后我做出国申请的时候选择了电气工程专业,这是因为在大三的时候我们接触了大量的专业课。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这两门课一下子就把我迷住了,这也得感谢当时的电路老师上得特别好,浅显易懂。后来了解到电气工程专业在美国是个很大的专业,里面涵盖了很多方向,就业情况也不用担心,综合考虑后就申请了这个专业。”
“其实我有个特别大的遗憾。在大学的时候,毕业的计划是出国留学,所以没有很认真地去找实习。后来在研究生阶段做的实习让我最后选择从事计算机IT类的工作。虽然我也不后悔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电气工程,但是如果能在本科阶段就做更多的实习可能我能更早地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三、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如果你有自己觉得喜欢的职业,那就一定要去尝试,不要让自己对一项事物的喜欢只停留在感觉上,而要去行动。阅读相关书籍、旁听相关课程、讲座,会是很好的开始;参加相关科技竞赛、做项目,实现心中的想法;走出校园、通过做相关的实习,仿真模拟将来的职场环境等等,无论如何,必须要有经历。不要只被专业的名字所诱惑,这就和恋爱一样,不能只被对方的外表吸引了,相处过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
旦旦爱旅行摄影打高尔夫,闲来无事会画油画练练字,会懒在被窝里看一整天电影,也会为了参加慈善活动早上6点起床跑马拉松,每周上芭蕾课还在中文学校当兼职舞蹈老师,她想要生活永远是立体的彩色的。她表示,她还会继续探索我想要的那个快乐的、幸福的生活和职业,一直当自己forever 21。她知道,年轻就意味着怎样都不晚。她也特别想借助这次校友访问的平台,祝好运伴随我们所有年轻的工大学子!